往期展览

河山色染 – 绘出新中国

2015.11.26-2015.12.20
龙美术馆  西岸馆

场馆:           龙美术馆(西岸馆)阶梯展厅及地下一层大厅
联合策展人: 毛岱康
香港梅洁楼、中国嘉德及龙美术馆联合举办的展览《河山色染 – 绘出新中国》于龙美术馆(西岸馆)举行。

中国在二十世纪经历了不断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亦在1949年成立。过去三十年来,梅洁楼收藏了许多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历史政治事件及优秀的绘画作品。此次展览的多幅作品展现了解放后工业发展和农业改革,而充满革命色彩的绘画则体现了意识形态对艺术的影响。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景象呈现新中国的日常生活,而描绘的人物画像则以政治领袖为主题。
是次展览包括了超过55位艺术家的作品,不少更为多位艺术家共同合作的作品,包括傅抱石、关山月、陆俨少、钱松喦、沈尹默、宋文治、唐云、魏紫熙、吴作人、谢之光及亚明等艺术家。

此次展览按主题区分数个展区,书画作品再按时序在每区展示。整个展览以陆俨少的《书法“毛语录”》(1942年)为开端。这幅书法作品临摹在白铅红色纸本上,内容节录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说明文学艺术在新中国的功能与目的。接着是一系列农业改革及集体活动的画作,其中包括江苏国画院集体创作的《人民公社好吃饭不要钱》(1958年)和吴作人的《幸福院》(1958年)等,活灵活现地把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的日常生活记录下来。1958 至1961年,新中国进入“大跃进”年代,“人民公社”、“土法炼钢”等新制度、新现象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一部分。

下一区的作品呈现对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渴求,如林风眠的《冶炼图》(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水霸工地》(50年代)、《山乡建设(二)》(50年代),以至傅抱石的《煤都壮观》(1961年)及陆俨少的《一个新兴工业城市的成长》(1962年)。记录军事实力的作品有钱瘦铁的《抗美援朝 — 保家卫国》(1951年)及《抗美援朝进军图》(1951年),唐大禧的《人民的苹果》(1973年)则记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日常生活,其后更成为风行全国的宣传海报。

巨型画作展区内展出各种形象鲜明、勇敢坚定向新中国迈进的肖像,如王迎春及杨力舟的《挖山不止》(1973年)及白伯骅的《伟大与光荣》(1977年)均呈现栩栩如生、意志坚定及不屈不挠的人物。此外,亦展出20幅受毛语录或传统中国山水笔墨画所启发的重要作品,让参观者如同置身时光旅程。

崇拜政治领袖亦是新中国时期的现象,展览内可看到典型人物描绘作品如蒋兆和的《列宁像》和吴作人、关山月及沈尹默共同绘画的《毛主席像》(1962年)。最后,表演艺术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最有力的思想及信念传达方式,刘继卣的新京剧《红灯记》(1968年)及芭蕾舞剧《白毛女》(1968年)可说是这时期的重要作品。

购票信息

门票价格:50元/人



关于香港梅洁楼

香港梅洁楼由罗仲荣先生及其妻刘洁梅女士于接近三十年前创立,堪称中国水墨画收藏典范,收藏范围广阔深远,涵盖20世纪众多水墨画派别,收纳齐白石,张大千等大师、新中国时期、上海画派、岭南画派及香港艺术家的书画作品。除水墨作品外,梅洁楼还收藏大量木刻印版。

© 2024 龙美术馆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86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