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展览

15个房间

2015.9.25-2015.11.8
龙美术馆  西岸馆

艺术家:        阿洛拉和卡尔萨迪利亚、奥托邦戈·恩坎加、布鲁斯·瑙曼、曹斐、多米尼克·冈萨雷斯-弗尔斯特、胡向前、劳拉·利马、罗曼•欧达科、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琼·乔纳斯、双飞艺术中心、提诺·塞格尔、小野洋子、徐震、张洹
《15个房间》是一个重要的现场艺术展,由MoMa PS1馆长兼首席策展人克劳斯•比森巴赫,和蛇形画廊联合总监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共同策展。这个展览由横跨不同时代和大陆的艺术家共同实现。在2015年的版本中,将比上一个在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中展现的版本新增加一件作品,并将被呈现于由著名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建筑空间中。

2015年的版本中,策展人将会邀请15个国际及中国艺术家来让每一个房间充满活力,同时探索一种把人作为“材料”的艺术作品与空间、时间和物质之间的关系。这会为观众带来一种更加有表演和互动体验的洞察力,观众每进入一个的房间都会遭遇一个新的处境,并置身于一系列不同的沉浸式的和亲密的体验之中。

龙美术馆通过将这个特别的项目带到上海,不仅映像出观众和作品之间的融合,同时表达了这样一个信念:视觉艺术家能够像运用青铜、画布、喷墨、油画颜料、影像或其他形式的物理材料那样来运用“人体”创造他们的艺术作品。

正如策展人声称的,这个展览的概念来自于现场艺术既可以是雕塑又可以和物理对象一样被持续展示。也就是说,现场艺术的展示将会从早晨持续到晚上,并贯穿整个美术馆的开放时间。但是当观众离开,美术馆晚上关门之后,这些“雕塑”也会走出美术馆。

《15个房间》也反映了行为艺术如何可以创造一个展览重新上演,或者是事物不断被再生产的可能性。艺术不仅仅是通过实物和文献来传递,也可以在时间里游历。绘画一直是一个持久的有价值的艺术形式。教学艺术创造了一种有效的可能性让艺术游历和持续。《15个房间》就像是这样:好比是基本文本,它可以在全世界不同地方被重新展示,也可以在50年或者当我们都去世的100年后被重新展出。

缓慢不仅对策展的过程来说很重要,在《15个房间》的展览体验中也同样重要。《15个房间》的展览体验为参观者的观展方式创造了与加速相反的感觉,即变成了一个减速。事实上,当你必须打开一扇门的时候,运动将会变慢,就像进入一个人的家,是一种亲密的邂逅。

由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展览空间对展览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像承担中间缓冲结构那样,将一系列美术馆空间中的亲密感受捆绑在了一起。这个理念不仅仅关注了展览的现场情况,也关注了展览周边的环境。令策展人和建筑师都感兴趣的是对外部开放的理念,创造公共空间,以及创造类似空间的可能性。

本项目原由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MIF)、鲁尔国际艺术节2012-1014(RUHRTRIENNALE),以及曼彻斯特艺术画廊联合委任,并于2011年7月在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中首次展出《11个房间》。后来又在鲁尔国际艺术节2012-2014(RUHRTRIENNALE)展出《12个房间》,2013年4月在悉尼举行的卡尔多公共艺术项目中展出《13个房间》。2014年6月在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期间亦展出《14个房间》。每次展览的艺术家名单都略有不同。

购票信息

门票价格:100元/人
1.2米(含1.2米)以下儿童半票,婴儿免票。
25人以上团体9折,50人以上团体8折。
团体票需提前1天预约 并不与其他优惠叠加。



关于策展人

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1968年出生于瑞士苏黎世,现为伦敦蛇形画廊联合总监。曾任巴黎现代美术馆策展人。自1991年策划了第一个展览《世界的汤》(“厨房展”),他至今已策划了250多个展览。
克劳斯•比森巴赫(Klaus Biesenbach)现任纽约皇后区MoMA PS1总监,纽约现代美术馆馆长。任职期间策划了一系列重量级回顾展,如2012年发电站乐队《回顾:1 2 3 4 5 6 7 8》(Kraftwerk: Retrospective 1 2 3 4 5 6 7 8),2010年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Marina Abramovic: The Artist is Present)。除此之外,他还是柏林当代艺术研究所创始总监(1991),柏林双年展联合创办人(1996)。



关于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Herzog & de Meuron)创建于1978年,目前由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克里斯汀·宾斯万格(Christine Binswanger)、阿斯坎·梅根塔勒(Ascan Mergenthaler)、以及斯蒂芬·马尔巴赫(Stefan Marbach)五位高级合伙人联合管理。事务所设计的项目涵盖小型的私人住宅及大型的市政公共项目。其已完成的大型项目包括体育场和美术馆在内的获得了高度认可的公共设施,同时也完成了许多著名的私人项目,如住宅建筑、办公建筑以及工厂建筑等。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曾获得许多奖项,其中包括2001年的“普利兹克建筑奖”(美国)等。



关于艺术家

【阿洛拉和卡尔萨迪利亚】
詹妮弗•阿洛拉:1974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现生活于圣胡安。
吉列尔莫•卡尔萨迪利亚:1971年出生于古巴哈瓦那,现生活于圣胡安。
詹妮弗•阿洛拉和吉尔利莫•卡尔萨迪利亚从1995年起合作成为艺术搭档,至今已经20年。通过在行为、雕塑、影像和声音艺术中的实验性合作,他们探索了植根于文化中的历史和意义,通过重构并重新语境化包括建筑和客体以及音乐和身体运动等各类要素,来创作诗意性的艺术作品。

【布鲁斯•瑙曼】
1941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韦恩堡。
现生活于新墨西哥州。
布鲁斯•瑙曼是他这一代中脱颖而出的最为多才多艺并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涉及广泛的材料,包括电影、录像、表演、互动空间、霓虹灯、摄影、印刷和雕塑等。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进修艺术硕士学位的同时,瑙曼开始创作他的主要作品,其作品融合了他对身体的物质性、表达心理和语言中矛盾的力量的研究。在他的作品中,瑙曼还深入探讨了如何使用不同的形式和材料来提升艺术与艺术家角色的概念。

【曹斐】
1978年出生于广州。
现生活于北京。
曹斐是中国最为重要并具有创新精神的国际化青年艺术家之一。她的多媒体项目探索了中国年轻一代人失落的梦,以及他们战胜与逃避现实的方式。在她的电影和装置艺术中,融合了社会评论,流行审美,以及对超现实主义的参考和纪实惯例。她的作品反映了中国当今社会最为迅速甚至无序的变化。

【多米尼克•冈萨雷斯-弗尔斯特】
1965年生于法国斯特拉斯堡。
现生活于巴黎和里约热内卢。
在1980年代末期,多米尼克•冈萨雷斯-弗尔斯特创造了一个讨论空间与时间维度的完整作品,其中包括了电影、装置和表演。她把重心放在都市结构、世界建筑和剧院。她用布景艺术家的审美创作了描述多维度故事的精巧如场面调度过似的装置作品。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中最有力量的地方是艺术的不纯一性。它不会被描述为单一的风格、标志或想法。”——艺术家陈述摘自2014年5月与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的一次访谈。

【双飞艺术中心 】
美国东部时间 成立于2008年,中国
双飞成员居住在北京,上海和杭州
双飞艺术中心是2008年由9个中国男性青年艺术家集体组成的艺术家团体。他们的一系列作品通过媒介对一些事物进行反讽,包括表演、视频、参与事件、雕塑项目和公共行为等。他们致力于反响当代艺术世界和社会的状态。双飞艺术中心自称为“中国最著名的青年艺术家团体”,他们的一些看似讽刺厚颜的作品违反了社会规范,却弥漫着和身体政治相关的性爱、性别等主题气息。双飞艺术中心在2014年时在纽约市参与的军械库艺术博览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胡向前】
1983年生于广东。
现生活于北京。
胡向前于200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胡向前的创作形式主要包括行为和影像作品,灵感来源于对周边生活环境与现实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思考。他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把身边的小事放大到社会环境中,以幽默的风格尖锐地探讨表象的本质。

【琼•乔纳斯】
1936年出生于美国纽约。
现生活于纽约。
琼•乔纳斯是一个广受称誉且极具影响力的多媒体艺术家,她涉及的艺术领域包括表演、录像、绘画和雕塑装置。1960年代末期,琼•乔纳斯在结束了艺术史和雕塑的学习后,在以雕塑作为媒材进行创作的同时,也了探索肢体表演与电影、录像和空间的联系。乔纳斯发现行为表演和动作给了她更多空间和余地去表达意象和动作。她从电影行业、文学、视觉艺术、当代戏剧、舞蹈和传统日本戏剧中汲取灵感并投入到她的先锋作品当中。

【劳拉•利马】
1971年生于巴西米纳斯吉拉斯。
现生活于里约热内卢。
从1990年代早期开始,利马即运用了男人=肉体/女人=肉体的公式,在时长持续整个画廊开馆时间的作品中加入了活人元素。艺术家创建了她的个人术语来讨论她作品的本质,因而避免了类似“表演”和“表演者”这样的用语。利马指导他人来呈现她创作的作品,而从不在自己的作品中露面。她与小孩、老人、男人、女人还有动物合作,从他们存在的意义中提炼意向,以此审视人类活动中自主和独立的界限。利马说,“我对复杂的社会关系非常感兴趣,行为的互换有助于改变对语言和生活的感知。”——节选自利马与卡尔多公共艺术项目于2013年2月的通信。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1946年出生于贝尔格莱德。
现生活于纽约。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从1970年代早期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开始其艺术实践,率先将行为表演艺术作为视觉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身体一直以来是她创作的主题和媒介。为了在将简单的动作程序化的作品中进行有关身心极限的探索,阿布拉莫维奇通过承受痛苦、疲惫及危险的手段寻求其情感和性灵上的转变。

【奥托邦戈•恩坎加】
1974年生于非洲尼日利亚卡诺。
现工作生活于比利时安特卫普。
从2000年初开始,奥托邦戈•恩坎加即开始使用包括绘画、摄影、装置和表演在内的各类媒材进行创作。她从其生活环境中观察社会和地形的变化,以及植根于这些变化中的复杂性,并试图去理解能源、土壤、地球以及这些事物的潜在价值如何遭受地域和文化的审查。“她的作品常常使观众参与一些无形的的身份、记忆和认知的对话中,通过特别的安排和叙述,她得以观察其中的变化。”* 恩坎加出生于尼日利亚,在伊费的奥巴费米亚沃洛沃大学开始她的艺术学习,随后前往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进修,并于2008年在阿姆斯特丹研究生表演艺术中心取得了表演艺术硕士学位。——2014年5月摘自Berliner Künstlerprogramm

【罗曼•欧达科】
1966年生于斯洛伐克日利纳。
现生活于布拉迪斯拉发。
罗曼•欧达科通过对人们日常熟悉元素的重构,为我们的期待和视角都带来了惊喜。他通过慎重地打乱物品、观念和行动在熟悉环境中的秩序,从而审视了社会的礼仪、习俗、仪式、和交换的方式。他的装置、表演和介入有时很难从其展示的语境中被区分开。他的表演常常以幽默的方式引发与观众的互动,使观众对自己的偏见和互动模式发问。在几场表演中,欧达科不仅要求参与者跟随他指示互动,也邀请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创造力。这个表演的结果是一个关于集体想象的对照研究。

【提诺•塞格尔】
1976年生于英国伦敦。
现生活于德国柏林。

【徐震】
1977年出生于中国上海。
现生活于上海。
徐震是一个多产并具有争议性的艺术家,他极具概念性的艺术实践涉及了广泛的媒介手段并且常常带着幽默,讽刺和精巧的诡计。在2015年《14个房间》的展览中,他的《只要一瞬间》呈现了一个活人神秘地漂浮在半空中,就像在反抗物理限制一样冻结在时间与空间中。
徐震的作品引用了把身体作为一种物质和身体物质性的概念。当我们试图去理解我们所看到的事物的同时,我们也正在探求物理与认知的界限。我们等着表演者的下一个动作,起身或者继续跌倒。但相反的是,时间似乎在无限制的拉长以至于这个悬浮的动作没有了后续。在之前的表演中,徐震聘请了来自边缘化社区的人来表演,比如说移民工人。在这个情况下,这种悬浮就成为了对于最低城市身份的一种比喻。

【小野洋子】
1933年出生于日本东京。
现生活于美国纽约。
在过去的50多年中,小野洋子一直是一位富有挑战性的艺术家,诗人,音乐家,同时也是一个录像和表演艺术家。她让观众带着自己对艺术和世界的理解和她一起进行实验,从得失、冲突、和谐和爱情中审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在她多产的艺术生涯里,她乐于运用多样化的媒介手段,并一直在创作新的艺术表达方式来挑战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她在1950年代早期移居纽约,作为观念艺术中的先锋,成为了充满活力的先锋艺术的一部分。她也是在这期间开始创作“指令”系列作品。1961年小野洋子创作了“指南绘画”。最初,该作品展出时画布上由不同的材料以及口述或文字指示构成。第二年的展览中,画作上只有文字指南,需要观众在脑中执行指令。在同一时期,她举行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动作和声音表演。1964年,她在京都和东京表演了具有开创性的行为演出《切片》,艺术家一动不动地跪在地板上,观众被邀请上台每人用剪刀剪掉小野洋子身上的一片衣服。这件作品不仅是对性别和身份的发问,还象征着人们每天都要经受的内心折磨。

【张洹】
1965年出生于中国。
现生活于上海。
张洹1965年出生于河南安阳,现工作生活于上海。他于1990年代起在北京从事行为艺术,是中国最重要的前卫艺术家之一。1998年他移居美国纽约,并获得了国际认可。2005年回到上海并创建了张洹工作室。
张洹用其作品表达了他对日常生活、佛教教义、传统文化,以及当下的精神和物质环境的看法。除了油画以外,他还尝试各种新的媒材来创作,包括香灰绘画、牛皮雕塑、门雕,以及羽毛版画等。

© 2024 龙美术馆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86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