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展览

智水仁山:中国近现代大师山水名品特展

2025.1.21-2025.3.2
龙美术馆 西岸馆

注:本展览提前至3月2日晚闭幕。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山林滋养万物,河海奔流不息,古人从自然山川中看到自我的天性与追求,徜徉于山水中成为文人与天地合而为一,修养身心的重要方式,山水画也成为了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化古为新、借古开今。

二十世纪以来,在社会变革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经历了一再的转型和突破,名家辈出,古今兼容,东西交汇。他们有的溯源唐宋元等更为久远的经典,以天地为师,吐故纳新,使传统的意趣在新时代大放异彩;有的试图将西方绘画强调写生及写实的技法与表现融入中国画,使水墨画在新时期呈现出新的面貌。在时代的洪流下,每一代画家都在为寻找新的表达方式而努力。 

2025年1月21日至3月2日,龙美术馆(西岸馆)将推出“智水仁山——中国近现代大师山水名品特展”,依展陈设计呈现包括蒲华、张大千、郑武昌、黄宾虹、 溥儒、陆俨少 、傅抱石、李可染、刘海粟、林风眠、吴湖帆、朱屺瞻、赖少其、应野平、刘旦宅、钱松嵒、黄秋园、陶冷月、赵望云、白雪石、谢稚柳等三十余位二十世纪中国重要画家的山水名品共四十余件(套),分“天地是吾师”“江山如此多娇”“笔墨意趣的升华”三个板块,管窥中国山水画在二十世纪的发展面貌,体现大师们对山水创作的执着与永恒的追求。

一、天地是吾师

随着西方绘画的传入,传统文人画开始面临着如何向现代社会转换,以及应对西方艺术冲击的双重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诸多画家都以不同的方式在探索着新与旧、中与西的整合方案。

本版块展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海派及其他画派如张大千、吴湖帆、黄宾虹、傅抱石、钱松嵒、谢稚柳、溥儒等大师的山水名品,他们师古人、师造化,以一种新的“写生”观念,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出中国山水画的新面貌。

石涛以“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理念及以天地为师的精神,打破了文人画的墨守成规,对近现代、当代的画家们,都产生了巨大的启迪与影响,故特别展出石涛《山水册》,向永恒的大师石涛致敬。

二、江山如此多娇

新中国要求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并为人民服务。1953年,著名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和美术界的领导艾青提出了“新国画”的概念,认为“新国画”必须“内容新”“形式新”。

本版块主要展出应野平、刘旦宅、赵望云、钱松嵒、陆俨少、李可染等大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作品,描绘城市、山河、各族人民的劳动生活等题材,以及雨花台、井冈山等抗战相关题材作品,反映出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土壤,中国现代绘画的繁荣是时代变迁的生动写照的一面。


三、笔墨意趣的升华

本板块主要展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刘海粟、林风眠、朱屺瞻、赖少其、黄秋园、钱松嵒、白雪石等画家晚年炉火纯青、人书具老、笔墨升华,自家面貌成熟的黄金时期的珍贵名品。

每一代画家都在为寻找新的表达方式而努力。他们的作品不但是二十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的见证,更是艺术家在艺术发展道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的体现。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在大师们吸收西方艺术精髓的同时,也坚守着民族文化的根脉,借古开今。
© 2025 龙美术馆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86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