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展览中,我将重点介绍那些没有依附于任何一种既成的艺术形态/形式,而是通过挖掘身体与“现实”之间的直接关系,尝试理解世界本原的艺术家们。
现实在他们的作品中是基于身体与世界间的关系。这些作品并没有模仿或是理想化这个世界,而是通过理解、诠释世界,在艺术家的想象中重新建构而成,因此是艺术家们利用了真实的感觉。与表演性密不可分的身体能力、细腻的感性、物质和空间,以及洞察时代潮流的能力,都要归结于转瞬即逝间感觉和认知到的现实。本次展览从龙美术馆馆藏的亚洲艺术家作品中甄选100 件,分四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的核心内容是抽象表现的绘画作品。不同于所谓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而是更加普遍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东亚,表现主义方面的要素和抽象大多与水墨画的创作方法息息相关。主要是利用水墨画的一些天然属性,如时间性、墨汁的渗透与晕染带来的微妙效果,直观又间接地控制的方法。融合水墨画与西方现代绘画的是赵无极。在吴大羽、田中敦子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包含几何学图形,更具结构性的作品。例如白发一雄、嶋本昭三的作品把行为直接体现在画布上,画面洋溢着生命力,他们与周春芽、黄锐这些艺术家气势磅礴、充满激情的笔触具有共通之处。蔡国强的作品则让素材本身的性质自由发挥,构成画面。火药绘画,其爆炸燃烧痕迹留下的透明感中呈现的复杂形态与富有意味的构图,将亚洲的抽象性与美学推动到概念艺术的层次。行为性也体现在对待物理物质的方式上。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名和晃平利用重力让颜料自然垂落创作的Direction。这种垂直性与西方绘画中“崇高(的神力)”不同,是更加自然的。让我们再来看吕振光的画,他的作品中各种柔和的色彩垂直而下分割开来。刘韡灵活运用数码化线条和几何图形的物质性来表现速度,他的创作手法与名和晃平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第一部分的展厅墙面贴上了一些镜子,观众自己和绘画作品同时映照在镜子中。这样的空间设计是为了使观众可以感受到自身身体的参与性。中间放置的三座雕塑象征性地表现了身体与机械、科技进步的关系,以及与物质的关联。白南准通过机器人和人体电视暗示与世界的联系。名和晃平的雕塑是在电脑上看到被像素解析的图像之后,网购了鹿的标本,再用水晶珠布满其表面。这些作品都反映了无法触碰对象(生物)的真实表面,现在只能透过我们的媒介远远地接触这个世界的现实。展望那游动形态的银色岩石,通过视觉操作,人们可以看到完全不同的形态,极其类似那些自然界存在的奇石。
第二部分展示了更加还原本质的、内省的、现象学手法的作品。其核心是被称为“物派”的艺术表现运动。日本在70 年代,产生了反对接纳当时社会变革与欧美影响的思潮,一些艺术家主张转向精神内省,追求与事物(matter)和知觉之间的关系。展出作品包括菅木志雄、李禹焕、榎仓康二以平面为主的作品,他们认为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会在空间中产生新的“情况”。禅庭等作品中可以看到由还原与关联性建构的更深层次的精神空间。这正反映出来自中国的禅在韩国、日本以更加洗练、还原本质的形态保留下来的文化史。
夏仓康二渗透颜料的油画布,李禹焕作品中连续的垂直笔迹等,都将物质本身的形态升华为形而上学的表现。同时,丁乙的作品利用布面的织孔和几何图样原始的差异和反复性,扩张到整个画面。
第三部分展示了从现代派绘画直到当今的具象绘画。参展艺术家有受马蒂斯式色彩和形状影响的児岛善三郎、丁衍庸;也有通过超现实主义手法表现现代人的阴暗和真实内心纠葛的方力钧、石田徹也等人的作品。透过方力钧和石田徹也的绘画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其画面、形状及色彩运用的技巧在各自个性的驱使下发展的同时,也可以一窥描绘情景和人等的绘画历史。通过第三部分部分可以了解到龙美术馆馆藏侧重的方向之一即温暖与人性。
第四部分是波普艺术。其中包括中国的政治波普、和以日本为主的利用流行元素创作的作品。中国的政治波普,其社会批判性的水平与流行符号、日常图像、文字等的运用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字,徐冰创作的新文字向我们暗示了一个崭新的思维体系。改变动物和人类形态的王广义;将大笑的人物群置于各种情境、并融入讽刺性与幽默感的岳敏君;将文字与图案组合在一起的吴山专和英格等。擅于借用亚文化中的动漫角色和形象的村上隆;虽然富有诗意,但以孩子的视角敏锐批判大人世界的奈良美智;将少女们的梦和社会批判掺杂在一起的高野绫;还有刘韡等艺术家,他们的作品都作为微波普艺术,从各自的角度,通过自己独到的展望和描绘对社会进行批判。尤其是通过孩子的形象传达出的“可爱的”未成熟与纯真,其中寓意批判性的观点,这也是亚洲波普艺术的特征之一。
本次展览通过这四部分重点展现了亚洲艺术的多样性与部分特征。通过这些馆藏作品,我们可以体会到,艺术具有一种力量,是一种在解构眼前的现实并转化为另一种真实后,能够对现实进行深入洞察和批判,同时不失人性与想象力,可以坚韧生存下去的力量。
购票信息
门票价格:50元/人
关于策展人
-东京都现代美术馆 总策展人
-多摩艺术大学 艺术科学系 教授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亚洲艺术委员会 委员 [2008年~今]
-犬岛艺术之家项目 艺术总监 [2011年~今]
-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 展览“邂逅” 策展人 [2012~2014年]
-第11届沙迦双年展 策展人 [2013年]
-第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艺术顾问 [2010年]
-第29届圣保罗双年展 联合策展人 [2010年]
-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 日本馆展览委员会委员 [2003年]
-第4届上海双年展 联合策展人 [2002年]
-第7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 艺术总监 [2001年]
近期展览项目:
-“信息空间中的新感觉中枢:从现代主义失败中抽离” 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和媒体技术中心 [2016年]
-“BUNNY SMACH — 设计触摸世界” 东京都现代美术馆 [2013年]
-“越酷东京” 新加坡美术馆 [2010-2011年]
-“马修•巴尼:绘画约束” 金泽21世纪美术馆 [2005年]
出版著作有:
《现代女性:女性艺术家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出版 [2010年]
《妹岛和世+西泽立卫:SANAA》 费顿出版社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