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美术馆(西岸馆)将于2019年10月27日至11月26日推出“境象主义一一桑火尧作品展·上海”,展览由国际著名策展人格雷格·杨森策展。此次展览是对当下中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水墨艺术家桑火尧近二十年来境象主义艺术探索成就的系统展示与梳理。
策展人将龙美术馆富有节奏变化的展示空间与桑火尧独特的艺术风格相结合,使整个展厅犹如从人间到天堂再重返人间的桃花源式的时空隧道,带给观众一种形而上的沉浸式心灵体验以及全新的视觉审美感受。
在全球化信息化进程下的今天,是一个被科技、欲望所裹挟的时代,快速的节奏,覆盖、刷屏、屏蔽成为日常。桑火尧从东方哲学观念出发,关注存在和消逝,理性与感性,空间和非空间等问题。其创作中笔墨积叠既是对现实或主题性内容的消解,也是意蕴着对存在现实的屏蔽和对物质社会的消弭。桑火尧的境象,通过积叠和遮蔽之后的图式看似虚无的平面,实际蕴含着现实中形而上的思辨之象,内在观照中生发出人性和神性的光辉,实现个体精神意识在思辨的化境中的自由穿越,这也是对其境象主义艺术观的一种诠释。
本次展览分为四个部分:“人间幽境”、“宇宙至境”、“天人合境”以及“自在化境”,共52件作品主要为架上绘画,也有装置、拼贴、新媒体等,大多为艺术家近十年来所创作。这些作品注入了艺术家的真情实感,融入了当代的审美语境,或单件或系列展示,激发了作品间个体与群组的联系,构建了境象主义美学的视觉效果:神秘、崇高、纯粹、静谧、深邃。
展览中,几件宏幅巨制与龙美术馆12米的挑高展厅紧密融合,其中,《深深的信》(538×660厘米)让观众犹如置身于宇宙黑洞之中,唤起人们对所在空间和时间维度的再度认识;《理想的世界》(398×1090厘米)是对现实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进行反思与观照;几组(尺寸538×218厘米)组合的超高的彩墨作品,是对自然、人生的一种超验的思考和记录;同时,近12米高的绢本水墨装置《高山上的情歌》耸立在展厅空间中,优雅从容,是对时代和生命的放歌。
桑火尧曾长期从事中国文人艺术的创作,深谙宋元绘画艺术传统,尤其对米芾、倪云林的艺术有深刻的领悟。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转型,他于1998年以来一直持续坚持中国水墨艺术的当代性及水墨艺术国际化的探索之路。从自我的创作实践出发进行梳理,将东方的哲学、美学与艺术家对当下的独特感悟结合起来,持续追求形而上的精神旨趣,逐渐形成了方块积叠的方法论以及境象主义艺术观,成为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符号,并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举办过个人作品展。
方块形式符号是艺术家从生活日常和中国易经卦象及汉字形式中得到启示。方块形式是理性的,是一种控制,而水墨的渗化是不确定性的,是一种反控制的自然力量,犹如中国瓷器自然裂变的天然趣味。艺术家让单一的方块笔触通过持续的渲染与叠加,空间中的一切具体的物象一一屏去,理性与感性互相交织,形成一个可以神驰的精神上的宇宙空间。
积叠笔墨的过程也是时间积聚和能量积蓄的过程。桑火尧用一种冥想的方式持久积叠所形成的“玉质”触感和瓷器冰裂状的形式感,呈现了生命时空的切片和浑沌状的宇宙原初,获得时间厚度与空间维度,重新打开了绘画的平面,消解了既有的存在,传递出了空灵、平和与宁静。
作品中间忽隐忽现的光感,通过中国水墨的特殊渗晕效果,从方块叠加的缝隙间透出来,形成“光气融合”的震撼力和穿透力。光,源于宇宙粒子的传导,具有穿越时空的运动形态。万物皆有裂痕,光总是照亮那些最有精神价值的地方。
关于艺术家
桑火尧,1963年生。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画院副院长,境象主义艺术的创导者,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获硕士学位。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等重要机构收藏,并被中国杭州G20峰会主会场、中国上海进出口商品博览会主场馆永久收藏与陈列。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关于策展人
格里格·杨森(Gregor Jansen)博士,国际著名策展人, 艺术评论家与专栏作家。曾任德国卡尔斯鲁厄的 ZKM 当代艺术中心馆长,自2010年1月起,任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馆馆长。策划和合作过的艺术家有汉斯-彼得·费尔德曼,费迪 南德·科瑞威特,托玛·阿布斯,克里斯·马,尹秀珍,塔尔·R,米歇尔·坤策,马里杰·范·温特丹,宋东,刘小东等,以及在昊美术馆举办的“见者的书信——约瑟夫·博伊斯 x 白南准”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