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0”第二场论坛:历史意识与艺术创作
活动日期 : 2024-12-22
沪上最丰富当代展、龙美术馆十周年系列特展的最后一场——“50——90”目前正在热展中,近600件全球当代艺术品精选自刘益谦、王薇夫妇的私人收藏,带来极大的视觉震撼。
12月22日14:30-16:00,龙美术馆将围绕本次展览,举办第二场重磅论坛活动“50——90:历史意识与艺术创作”,邀请50后艺术家俞晓夫,60后艺术家张恩利、毛焰,70后艺术家陈可,80后艺术家杨伯都,90后艺术家周园出席,沈奇岚担任嘉宾主持,探讨艺术家的创作与探索之路,分享他们对历史意识独特的体察和回应。
艺术家是历史中的个体,他们属于时代,他们之中最优秀的人又可以超越时代。这些艺术家们如何感知时代的脉动,做出个体的回应?他们如何辨认潮流,又拥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同时身处在不同的历史之河中,他们如何形成自己的创作节奏,卷起真正的浪潮?
他们和时代的关系、他们和历史的关系,都是理解他们作品的重要路径。艺术家所承载的历史意识与艺术创作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论坛公益,欢迎大家报名参与。互动环节,提问观众每人将赠送2张全馆通用的门票。
论坛主题:50——90:历史意识与艺术创作
嘉宾主持:沈奇岚
论坛嘉宾:俞晓夫、张恩利、毛焰、陈可、 杨伯都、周园
时间:2024.12.22(周日 14:30-16:00
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二楼报告厅,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关于论坛嘉宾
俞晓夫,著名艺术家,上师大美院院长、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曾任上海油画雕塑院副院长,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作品在国家和省市级艺术大展中获奖十余次,油画《寓言三联画》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油画《一次义演》获首届中国油画大展大奖,油画《工作室》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油画《钢琴系列·六》获首届上海美术大展金奖,第三、四届全国连环画、插画大展银奖,荣获首届上海艺术十佳称号。中国重大历史题材创作《鲁迅与新文化动》《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等十余件作品分别为国家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收藏。第十一届上海市政协委员。
张恩利,著名艺术家,1989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其作品被泰特美术馆收藏,曾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等机构展出。30多年来,张恩利每个阶段的作品都独具风格,但创作主题或技法上的改变并不突然,作品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即艺术家自始至终保持着对人文、对日常物、对生活、对空间的持续关注和关怀。
毛焰,著名艺术家,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毛焰以令人惊叹的肖像绘画而广受关注,透过时间、媒介以及笔触的层层递进,体现出古典气质与创新意识的双重可能。
陈可,1978年出生于四川省,她分别于2002年和2005年获得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学士学位与硕士学位,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艺术家的作品多为人物绘画,表达个人在生活中的感受以及对时间和生命的体悟。早期作品是一个虚构的小女孩形象,在2018年,根据与父亲的对话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中,她更多地探讨了青春、个性、家庭和衰老等议题。2020年起创作的“包豪斯女孩”系列则通过结合图片档案中包豪斯学院的女性形象和自身在创作时的联想感官记忆,力图建立历史记忆与当下体验的连接。
杨伯都,2008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2012年获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纯艺硕士学位。她的作品探索了⼀种游离于精神层面上的“艺术景观”,在其以绘画为主的艺术实践中,陆续描绘了⼀系列博物馆、画廊及艺术机构的建筑景观,将观赏作品的私密性与艺术空间的公共性揉杂在⼀起,探索了笔下这些抽象、空旷而又有些理想化的空间的戏剧性、神秘感以及关系结构。在其近期创作中,杨伯都⼀直在观察⼀些由光线及结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建筑瞬间”,并以此作为其个人的观察方式和最终的绘画元素基础。她的创作发生在这些神秘的空间之内,在私人与公共、创造与凝视以及观看与被观看之间游走。
周园,1996年出生于云南红河,201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近年来备受关注的“95后”艺术家之一,现生活于上海。他的创作从植物出发进而转向对非具象结构的空间关系摸索中,周园擅长使用多媒介调和流体颜料浇筑和刮板等方式进行创作,画面往往有着统一的动势以及丰富的流动肌理,他着迷于材料瞬间成型所形成的空间与图像关系,舍弃对于单一图像的繁琐构建,从而使创作过程更多专注于观看和解读。
沈奇岚,艺术评论家、策展人、文化学者、作家。于德国明斯特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客座教授。